将资本收益与股利分配分别征税以鼓励长期投资。
8、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经营机制不健全。近期,十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仅为1.88%,考虑到通胀和美元贬值因素,这种投资实际上是亏损的。
充分关注人民币尚未国际化情况下的货币和期限错配,资本跨境大幅度流动,汇率波动等引发的风险。2、金融滞后与金融弱国并存的特征很明显。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正处于以工业化为主导向城市化为主导的转变过程之中。五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信贷管制、取消利率管制、放松金融业准入、保持银行自主经营、多元化银行股份结构和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等等。
如果能够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完全可以把风险降到可控范围之内。然而,目前决策层关于金融改革的路径、速度、目标等仍存在分歧,国家层面的金融改革方案难以在短期内达成共识并推出。作为对比,至少银行普通管理人员的判断常常受到外部审计师、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质疑。
分析师估计在2012年,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比重将下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至大约55%。中国要放弃投资推动的经济模式,就必须收缩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银行不是将债券拿到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买卖,而是买进之后持有至到期。因此今天它作为超级资产管理公司这一新角色的重量级不仅无人知晓,而且是无从知晓。
然而,国有银行是债券市场的最大买家。而由于不再需要像原来一样担忧于贷款损失拨备等财务指标,银行现在完全可以把更多的存款贷出去。
于是债券市场就成为北京推迟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有一个工具。这种金融障眼法有一个近在眼前的代价。利率上升不仅会侵蚀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的利润率,也会迫使其债券投资组合迅速盯市,进而挫伤这些资产,因为债券价格会随着收益率的上升而下降。这些平台公司因为在金融危机过后累积大量债务而恶名远扬。
换句话说,银行贷款量的下降和债券发行量的激增并没有将银行排除在借贷环节之外。和10年前银行贷款占企业融资比重高达90%的情况不同,信托公司安排的公司债券及贷款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选择之一。习近平上台令外界燃起中国将重启经济改革的希望,因此观察人士对本月公布的金融数据很感兴趣并不令人感到意外。中国五大评级机构(均为国有)自然宣称这些发行人所发行的全部债券均达到投资级,甚至就连地方政府债也是。
银行的债券投资组合规模巨大,占银行总资产的25%至30%。所以投资者并没有像西方投资者那样持续评估公司或地方政府的信用水平。
) 进入专题: 金融枷锁 。这并不是因为中国正出现资金枯竭的情况──去年全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幅超过20%,并且可能连续四年出现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30%这一很高水平的情况。
不谈中国事实上的第二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就不可能全面描述这些债券市场。在所有募集资金中,国有企业占到了99%。将贷款置换为债券之后,银行利润率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虽然债券期限更长,但其收益率往往远低于贷款利率。利率上升不仅会侵蚀银行传统贷款业务的利润率,也会迫使其债券投资组合迅速盯市,进而挫伤这些资产,因为债券价格会随着收益率的上升而下降。在近几个月,监管层对释放中国人为压低的贷存款利率至少是表露了一定的兴趣,而现在这点兴趣也有可能消失。
这种金融障眼法有一个近在眼前的代价。自2008年以来,银行的债券投资组合以27%这一惊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扩张。
这样一来好像是皆大欢喜:一方面,股东、监管机构、银行成为赢家,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借助新一轮信贷扩张恢复增长,公司借款人和整个经济也成了赢家。剩下30%的债券则由其它国有企业持有。
这本应是个好消息,因为这削弱了国有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控制。但这一趋势并非进步的指标,相反更加剧了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所面临的挑战。
于是债券市场就成为北京推迟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有一个工具。这意味着广受期待的债券市场其实就成了贷款市场,只不过是戴上了薄薄的一层面纱而已。而在中国,债券的流动性极低,这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不透明的状况。相反,这是因为银行贷款已不再是唯一的资金来源。
在信用评级虚假、所有人都认为政府将会兜底的情况下,银行不需要为这些债券提供任何拨备。这些评级机构顶住压力下调政府债评级的情形极不可能发生。
而由于不再需要像原来一样担忧于贷款损失拨备等财务指标,银行现在完全可以把更多的存款贷出去。(编者按:本文两位作者合写了《红色资本主义:中国超常崛起的脆弱金融基础》(Red Capitalism: The Fragile Financial Foundations of China's Extraordinary Rise)一书。
这在透明度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国开行不太可能上市,不需要披露详尽的财务报表。戴枷式债券市场的形成让这种改革愈加艰难。
在所有公司债券发行人中,约96%是国有企业。国开行向国有银行发行长期债券为自己融资,并──据开行使命的表述──投资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国五大评级机构(均为国有)自然宣称这些发行人所发行的全部债券均达到投资级,甚至就连地方政府债也是。分析师估计在2012年,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总量的比重将下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至大约55%。
这些平台公司因为在金融危机过后累积大量债务而恶名远扬。) 进入专题: 金融枷锁 。
如果我们考虑债券市场的实际卖方,那么改革将现的论调也会遭到削弱。换句话说,银行贷款量的下降和债券发行量的激增并没有将银行排除在借贷环节之外。
中国要放弃投资推动的经济模式,就必须收缩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等于是这些债券进入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然后便无影无踪。
本文由东涂西抹网发布,不代表东涂西抹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u72ih.scrbblr.org/jnhwr/319.html